停用護膚品即爛面 醫生指受害者類固醇中毒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11/15 13:22

最後更新: 2016/11/15 15:24

分享:

分享:

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接到20多名市民求助指,在停用一種護膚品後,皮膚出現嚴重過敏情況。

何小姐(化名)網上曾見有介紹,以及朋友亦曾使用並推介下,自去年12月至今年9月,在連鎖護膚品店共購買6至7盒相關產品使用。豈料偶然一次停用後,二至三星期後出現瘡,皮膚爆裂,有暗粒 ,亦非常痕癢,她至10月初再使用時,所有皮膚問題均告消失。

直至十月中,何小姐在FB見有網民分享同樣問題,才不敢再用產品。她去求醫時,醫生質疑她曾使用有激素及類固醇物質,亦懷疑她有類固醇依賴的情況。

陳小姐(化名)自今年3月使用至今,在銅鑼灣水貨店購入產品。她指,因朋友介紹好用,保濕所以購買。

她指使用時,皮膚有光澤,好潤  所以繼續使用,但曾上網搜尋相關資料,發現原來有日文包裝,標榜為日本產品,卻實屬內地製,因對產品有懷疑,所以停用,豈料一停,則出現敏感狀況「紅晒,摸落皮膚似灼傷」。

陳小姐指曾向消委會求助,獲回覆無化驗所,及相關法律約束。海關則指非冒牌不受理。而衛生署則向她表示,非食物及藥物,不屬他們範疇。

李小姐(化名)亦因同事介紹好用而使用,至今已使用約9個月,但因後來有朋友告知,網上有指使用產品後出問題,會出現敏感,因此她擔心自己亦有問題,而停用。

然後,她停用後翌日已出紅斑,用清手洗面亦感灼痛,即使重用以往慣用的護膚品亦無補於事。

李小姐向皮膚科醫生求診,醫生指她出現類固醇中毒情況,懷疑產品有激素。即使再去第二位醫生求診,更指過度依賴類固醇,要似戒毒般,慢慢減少使用份量,甚至要數年時間才可完全康復。

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因事件影響人數眾多,產品物質未明,產地亦不明,因此已向海關及衛生署投訴。

另外,不少受影響事主,均有在網上發表言論,分享自己使用經歷,惟葛珮帆指,有事主收到相關公司要求撤回留言,否則控告其誹謗。

周浩鼎則表示,若網上言論只屬陳述事實,及公允評論事實,均可成抗辯理由。